1. 《花间待归》
——·唐·李商隐
花间小筑月黄昏,竹影摇曳待归人。
清风不解相思意,独倚栏杆泪满巾。
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花间小筑的月夜景象,竹影摇曳,月色朦胧,诗人独倚栏杆,泪湿衣襟,表达了对远方归人的深切思念。
2. 《竹径候归》
——· 宋·苏轼
竹径深深掩翠微,花间小筑待君归。
清风拂面情难尽,明月照人影徘徊。
宋代大文豪苏轼以竹径为引,展现了通往花间小筑的幽静之路。清风明月之下,诗人心中情难尽,人影徘徊,静待归人。

3. 《幽篁思归》
——· 南朝·谢灵运
幽篁深处闻鸟语,花间小筑梦归期。
遥望天边云卷舒,只盼归人共晨曦。
南朝诗人谢灵运以幽篁(竹林)为背景,描绘了竹林深处的宁静与和谐。诗人梦中常回花间小筑,遥望天边云彩,期盼归人共赏晨曦之美。
4. 《竹舍盼归》
——· 元·马致远
竹舍清幽远尘嚣,花间小筑待君朝。
西风不解离人意,只待归舟渡晚潮。
元代戏曲家马致远以竹舍为家,远离尘嚣,花间小筑成了他心中期盼归人的圣地。西风虽不解离人之苦,但诗人坚信,归舟终将穿越晚潮,回到他身边。

5. 《花月候归》
——· 明·高启
花间月色凉如水,竹径风声似故人。
小筑孤灯明灭处,静候归人夜未深。
明代诗人高启以月色、风声为伴,描绘了花间小筑夜晚的静谧与期盼。孤灯明灭,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归人的深深思念。
6. 《竹影待归》
——· 清·郑板桥
竹影斑驳映小筑,花间幽梦待归途。
清风拂面心已醉,只愿与君共朝晡。
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竹影斑驳为景,展现了花间小筑的雅致与宁静。清风拂面,诗人心醉其中,只愿与归人共度每一个清晨与黄昏。

7. 《幽林思归》
——· 魏晋·陶渊明
幽林深处有人家,花间小筑隐竹华。
归心似箭穿云雾,只盼归舟渡晚霞。
魏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以幽林为背景,描绘了花间小筑的隐逸之美。诗人归心似箭,穿越云雾,只盼归舟能穿越晚霞,回到这片宁静的竹林深处。
8. 《竹舍夜归》
——· 五代·花蕊夫人
竹舍夜深灯影斜,花间小筑待君暇。
归舟遥望天边月,只愿与君共天涯。
五代十国时期花蕊夫人以竹舍夜深为背景,描绘了诗人对归人的深切期盼。灯影斜照,花间小筑静待归人闲暇之时,共赏天边明月,共度天涯岁月。

9. 《花影候归》
——· 北宋·秦观
花影摇曳待归人,竹径深深闻鸟音。
清风拂面情难尽,只愿君心似我心。
北宋词人秦观以花影摇曳为景,展现了花间小筑的柔美与期盼。竹径深深,鸟音清脆,清风拂面,诗人心中情难尽,只愿归人能懂他这份深深的思念与期盼。
10. 《竹舍思归》
——· 民国·徐志摩
竹舍幽深梦未醒,花间小筑待君临。
归舟已渡千山外,只盼君心似我心。
民国诗人徐志摩以竹舍幽深为背景,将花间小筑的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。归舟已渡千山万水,诗人心中仍怀着对归人的深深期盼,只愿归人能与他心有灵犀,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相聚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