梨花皎洁如雪,素淡冷艳,也算是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的花卉之一。
宋代诗人赵福元对她的评价最高:“玉作精神雪作肤,雨中娇韵越清癯。”冰清玉洁的梨花在春雨的衬托下,更能显示出清新脱俗的风韵。
《忆王孙·春词》
李重元
萋萋芳草忆王孙,柳外楼高空断魂,杜宇声声不忍闻。欲黄昏,雨打梨花深闭门。
这首词写春愁闺怨。
杨柳掩映的高楼上,一个女子凭栏远眺,芳草萋萋,早已是春天了,可是想念的人还没归来,让人徒然伤心,更有那杜鹃鸟的啼叫,令人难过得听不下去。
黄昏渐近,雨点打在梨花上,春色凋零,我也如梨花般不堪憔悴,只有把房门紧紧关上,独自挨过苦闷的时光。
这首词以其富有感染力的意象组合和不露痕迹的精巧构思,完成了一个独立的、不可替代的艺术形象。
情景结合,将相思之愁怨写得哀婉缠绵。
《春怨》
唐·刘方平
纱窗日落渐黄昏,金屋无人见泪痕
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
梨花如泪。
窗边可以看到太阳已经渐渐地落到了西山,孤寂的深宫里无人问津的女子,纵然落泪也无人得见、无人同情。
如果庭院的花开的灿烂些也可以增添些热闹,可是庭院里的花草已谢,也空无一人,这花事已了的晚春时节,满地凋零的梨花看了也是平添伤感,让人落泪,还是不要开门罢了吧……
《梨花》
南宋·陆游
粉淡香清自一家,未容桃李占年华。
常思南郑清明路,醉袖迎风雪一杈。
梨花淡雅清香,她的冷艳素雅使她在春天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,令桃李失色黯然无华。
诗人由眼前的梨花,进而回忆起中年入幕南郑的生活,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南郑途中“醉袖迎风雪一杈”的美好形象。
清明时分,正是诗人初到南郑时的节候,诗人满怀信心投入军务,奔走于南郑道上。
戎马倥偬之间,偶尔瞥见路边那一树迎风飘香、皎洁如雪的梨花,她是多么的亮丽醒目,这一情景给陆游留下了强烈的视觉印象。
《寓意》
宋·晏殊
油壁香车不再逢,峡云无迹任西东。
梨花院落溶溶月,柳絮池塘淡淡风。
几日寂寥伤酒后,一番萧索禁烟中。
鱼书欲寄何由达,水远山长处处同。
晏殊的词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,语言婉丽,现永济普救寺的梨花深院门楼立柱上,镌刻着的“梨花院落溶溶月,柳絮池塘淡淡风”楹联,就是晏殊的诗句。
院落里,梨花沐浴在如水一般的月光之中;池塘边,阵阵微风吹来,柳絮在空中飞舞。
这样唯美的诗句,翻译过来就显得俗气了,总是无法把握其中的神韵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。
长恨歌(节选)
唐·白居易
风吹仙袂飘飖举,犹似霓裳羽衣舞。
玉容寂寞泪阑干,梨花一枝春带雨。
“梨花”在古诗词中常形容为女子的眼泪,所谓“泪带梨花”。
最著名的诗句有唐诗人白居易《长恨歌》,“玉容寂寞泪阑干,梨花一枝春带雨。”
这是形容唐朝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,犹如沾着雨点的梨花弱不禁风又楚楚动人。
《东栏梨花》
宋·苏轼
梨花淡白柳深青, 柳絮飞时花满城。
惆怅东栏二株雪, 人生看得几清明。
苏轼的《东栏梨花》写梨花没有了眼泪,字字如珠如贝落玉盘别有雅趣。
青青的柳絮飘飞,梨花亦开遍了一城的雪白,柳絮飘然时就是春尚好、花正开满全城的好时节,我惆怅地朝东南望去,这梨花开的多像皑皑白雪。
虽然眼前是草熏风暖杂花生树的繁茂,但仍不免让人产生了韶光易老年华似水的轻叹。
《虞美人》
清·纳兰容若
春情只到梨花薄,片片催零落。夕阳何事近黄昏,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。
银笺别梦当时句,密绾同心苣。为伊判作梦中人,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。
“梨”谐音“离”,梨花即为离花,与爱人的生死诀别,不正像春花离枝一样摧心断肠吗?
《一剪梅·雨打梨花深闭门》
明·唐伯虎
雨打梨花深闭门,忘了青春,误了青春。
赏心乐事共谁论?花下销魂,月下销魂。
愁聚眉峰尽日颦,千点啼痕,万点啼痕。
晓看天色暮看云,行也思君,坐也思君。
“雨打梨花深闭门”取自开篇第一首李重元的《忆王孙·春词》,算是首尾呼应了。
此句以哀景表现哀情,将读者引入抒情氛围。以下写春花秋月则是以乐景写哀情,又备加增添了女主人公内心无尽的愁情。
下片写相思之泪,写女主人公日日等待的情态,将相思之态刻画入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