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说教材
《陈情表》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二单元第四课,它文质兼美,是“言”之典范,“文”之精品。这篇文章是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,文中叙述了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,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的大义。真情流露,委婉畅达。是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。
该单元的学习在于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,掌握基础的文言语法知识,学习如何清晰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。
二、说教学目标、重难点
结合教学大纲对本单元教学要求,依据新课标设计课程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,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:
1. 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化常识。
2.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、脉络分明、陈情于事、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。
3. 体会本文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。
这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,即整体感知—局部思维—迁移拓展。
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,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:
教学重点: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、文言虚词等文言知识。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文意,理清思路。
教学难点:品味作者在直抒真情、不加雕琢的叙述中蕴含的真切情感,理解“忠”“孝”的含义。
三、说学情
对于本年级的学生来说,他们拥有了一定的文学知识积累,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,但在正确把握文言文的句式、修辞方面,还有待加强;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,还有待进一步提高。高中三年级的学生,思维活跃,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,但是理性思维水平还赶不上成年人的标准。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,对历史的把握不够,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。
四、说教法学法
基于以上对教学内容、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,我主要采取创设情境法、引导法、朗读体会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。其中以朗读体会法为主,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与体会,把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。同时,我将在教学中注重教师的主导性,突出学生的主体性,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。
基于对学情和教法的分析,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运用交流合作法和自主探索法,如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有感情朗读方式,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,深刻理解本文的主旨,让老师和学生共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。
五、说教学过程
(一)谈话导入,激发兴趣
心理学表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,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,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此,我将以苏轼的话导入:“读《出师表》不下泪者,其人必不忠,读《陈情表》不下泪者,其人必不孝,读《祭十二郎文》不下泪者,其人必不友。”因为《出师表》学生都很熟悉,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,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,使他们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之中。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首先,我将简单介绍相关历史知识和故事背景,然后要求学生自读全文,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。我将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容易读错、写错在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,如“鳏”“寡”“孤”“独”。接下来是诵读,通过全体学生读课文,我将根据学生朗读中存在字音、节奏、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评价、指导和纠正,如“茕茕孑立”“气息奄奄”等。
(三)通读文章,掌握大意
我将引导学生解题“陈情表”这三个字的含义,理解“表”这种文体,明白为什么要写表,写给什么人,然后我将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同时梳理结构,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什么?
(四)分析全文,研读赏析
学生分段朗读课文,读出人物个性,同时在文中找出李密从哪几个方面陈说自己不能受命的理由?这些理由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观念?带着这些问题,我将让学生每四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、思考、探究,讨论结束后,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。对于学生的回答,我将进行反馈。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,我将一一予以鼓励和指导。根据学生的回答和总结得出:李密从不幸的家事、两难的处境、不仕的原因三方面陈述缘由,体现了忠孝不能两全、先孝后忠的观念。
(五)巩固拓展,深入理解
结合课上所学知识,让学生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,学生分享交流看法,在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、观点深入探讨。
(六)归纳小结,自我梳理
小结这一环节,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,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新知,而且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。
(七)实际演练,布置作业
熟读成诵这篇课文,以“忠”和“孝”为话题写一篇随感。通过这个作业,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,关心身边人。
六、说板书设计
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地把握本节课的内容,掌握重点、突破难点,我将我的板书设计进行简要说明:
这一板书的设计,内容精当简约,布局合理,美观大方,能体现文言文的特点,既体现了课文重点内容,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。